2022年07月2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频道>媒体关注
市残联开展“爱耳日”宣传活动,确诊后要及早佩戴听辅具

33日是第18次全国“爱耳日”,围绕今年“防聋治聋,精准服务”的主题,市残联、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编印了2000册听力保健及耳聋预防科普折页广为派发,并在微信、网站、新侨都酒店LED屏宣传“爱耳日”知识。据悉,3月9日,市残联还将面向全市0—3岁听障儿童的家长免费开展一期小龄听障儿童家庭康复训练营。

全市有持证听力残疾人4771人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1日,全市持证听力残疾人有4771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3044人,多重残疾中言语听力残疾人1727人),其中0—6岁听力儿童为62人。听力残疾不仅影响听说与交流,更会引发认知、情绪、行为、社会性等各方面问题。为此,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听损程度听障人士,国家、省及我市均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包括: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国家贫困聋儿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国家贫困聋儿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国家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救助项目;广东省贫困聋儿“福彩”助听器项目;我市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服务、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及康复服务资助项目。

专家给出防聋治聋建议:就如何防聋治聋,专家给出了若干建议。

时下,最火热的话题就是“二宝”。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耳聋成员,可通过耳聋产前基因诊断,理性考虑“二宝”生育问题。孕妇孕早期应加强营养、减少感染,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还需加强自身及胎儿监测,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

市民群众平时要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发生中耳炎,及时就医。要尽量远离噪声或减少噪声暴露时间,预防噪声性耳聋。老年人应建立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预防老年性耳聋。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

确诊后要及早佩戴听辅具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障碍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专家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使用适合的听辅具后,仅仅只是具备了通过聆听来学习语言的条件,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自然地听到声音并理解声音的意思,戴上听辅具不等于听力恢复正常,听能必须经由学习获得,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为孩子戴上助听器或者植入了人工耳蜗,便期望他们发展出正常的听力,进而开口说话、与人沟通。

 

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3月4日  A03都市】版

 

上一篇:我市出台全省首个服务标准
下一篇:爱阅读 爱生活 市残联举办征文、演讲比
[返回]     [打印]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粤ICP备19050664号-1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龙湾东路40号  
电话:0750-3952768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