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频道>媒体关注
社会各界关爱听障儿童,传递爱和温暖,,他们听见花开的声音

从涛涛(化名)有记忆起,他就没有通过耳朵听到过外界的任何声音。他的世界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听不到同龄人的嬉笑声,听不见汽车鸣笛声,听不见鸟儿歌唱的声音……世界对他来说,是一部无声的默片。

在我市,有不少像涛涛一样的听障儿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听力损伤让他们陷入了无声世界,他们只能用心灵去谱写无法吟唱的歌曲。

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第10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处在成长关键阶段的听障儿童,他们的现状如何?怎样改变他们的处境?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

儿童在康复训练

当时感觉天塌了

听障儿童家长讲述心碎经历

“当时感觉就是天塌了。”当发现自己幼小的孩子听不见声音后,刘先生的情绪一度崩溃。

2012年,翔仔来到了这个世界,给刘先生一家带来了许多欢笑和甜蜜。但在出生后的多次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翔仔并未通过,最终被医院确诊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听损程度均大于100dBHL。

突如其来的打击似晴空霹雳,给了刘先生一家重重的一击。“哭着睡,哭着醒,每天都在流泪,没有方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刘先生说,那时感觉整个天都是黑的。

与翔仔不同,涛涛直到两岁才被医院检查出存在极重度听力损失。“之前我们觉得他可能就是说话晚,没有在意,但他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于是我们就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发现他存在极重度听力损失。”涛涛的母亲阿秀回忆,那时整个家庭也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然而令阿秀一家没有想到的是,之后妹妹的出生,给他们家庭又一次带来重击。“妹妹出生后6个月也被确诊为极重度听力损失,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哭了一路,真不知道上辈子做错了什么。”阿秀说。

这样的心碎经历,每个听障儿童的父母都经历过。等待他们和孩子的,是昂贵的手术、漫长的康复治疗、坎坷的求学之路……鲜为人知的听障人群,正在成为日渐扩大的弱势群体。据了解,我市目前持证的听力残疾人有4648人,其中每年约有90名听障儿童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

3岁前是治疗黄金阶段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维和交流的重要的实际工具,在语言发育过程中,儿童如果出现听力障碍,如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干预,将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和认知等的发育,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

“人们常说‘十聋九哑’,其实就是因为听力损失造成的语言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会说话。”林晓云是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门诊儿童康复科主任,从2004年开始,她便一直从事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林晓云告诉记者,对于听力障碍儿童而言,早发现、早诊治十分重要。正常的听力是学习言语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4-9个月,最迟11个月开始咿呀学语,这是言语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

“如果儿童存在严重的听力障碍,缺乏语言环境和语言刺激,在发育的关键期言语不能正常发育,则会导致言语语言障碍,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及生活。”林晓云介绍,3岁前是孩子语言认知的黄金阶段,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适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进行听觉言语康复,才可以最大限度改善听障儿童的听力、言语、沟通及其他能力的发展。

“因为这个时间段孩子会接收到很多信息,利于语言及认知方面发展。如果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智商水平都可能受到影响。”林晓云介绍,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可促进听力障碍儿童改善功能,与健听儿童一样上学、就业,从而有效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林晓云提醒,一旦发现孩子有听力或言语语言方面的问题,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听力障碍儿童在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后,进行听觉言语等方面的训练,采用医疗与特教教育结合的方式,争取最大限度改善其相关方面障碍,回归正常学习及生活。”但林晓云也坦言,人工耳蜗花费不菲,“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除了成本高以外,术后康复和人工耳蜗维护、电池更换等对于家长而言都是一笔开销。”林晓云说。

康复训练+进入普通学校

更多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昂贵的助听设备费用、漫长的康复恢复期,给听力障碍儿童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他们的父母从未放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全家人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孩子能早日康复、走出无声世界,家庭、机构、部门都在努力付出爱和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孩子爱说话了。”“现在他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在学校里结交到很多好朋友。”“孩子现在活泼开朗,我们全家都很开心”……3月2日,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举行的听障儿童家长分享交流会上,3位毕业生家长表达着孩子进行康复后取得进步的喜悦心情。听着家长的分享,王书玉脸上满是笑容。

王书玉是江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听障部部长,已在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工作了20年。多年来,王书玉和同事们一直坚持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听障儿童,帮助他们关闭“静音键”,为他们打开有声世界的大门。

“听障是一个身份,儿童也是他们的一个身份,让听障儿童在得到有效康复的同时能够无差别地融入社会,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目标。”在王书玉看来,听障儿童康复不单单是解决好听障儿童的听说问题,更是要满足听障儿童的成长需求。“我们希望通过正确的干预和康复训练,让他们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具备听说能力,能快速融入社会。”王书玉介绍,目前中心有73位听障儿童在接受康复训练,除了一对一康复课程,还设置了集体班,让孩子们的上课环境就像幼儿园一样,全天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的同时,学会与人相处。

据了解,从2003年创办至今,江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共服务听障儿童307人。近5年听障儿童平均入普率超过85%。其中,2019年、2021年听障儿童入普率达100%。经过系统的康复教育,一大批能听会说、身心健康的听障儿童进入普幼、普小读书,一个又一个听障儿童跨越障碍,走向幸福。

如今,翔仔已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涛涛两兄妹在市残联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筛查,成功植入人工耳蜗,并进入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教育,得到了康复与成长。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耳朵被叫“醒”,回到了有声世界中。

“听障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也应该有健康活泼的童年,也应该有阳光灿烂的未来。”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和我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助听器和康复服务补贴,其中在我市出台的《江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中,对我市户籍0-6岁的听力残疾与言语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项目提供了专项经费补贴。“对听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帮助更多听障儿童学会说话,实现康复,进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学校学习,回归主流社会,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目标。”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33日  A04侨都.民生】版


上一篇:我市举行康园中心手工作品义卖活动
下一篇:江门市残联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返回]     [打印]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粤ICP备19050664号-1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龙湾东路40号  
电话:0750-3952768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