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频道>工作动态
着力满足残疾人康复第一需求,江门经验全省推广

9月28日,全省残疾人康复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在江门举办,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在会上作经验介绍并提供多点学习观摩。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柯沫夫对我市不断完善康复救助政策,借助医疗、社工专业优势,链接各部门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康复,市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挂牌帮扶基层康复机构,打造“康复联盟共同体”等工作特色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为全省各市残联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了江门经验。

江门市残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上级残联悉心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残疾人康复服务新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康复服务,做实残疾人康复第一需求。全市康复服务率逐年提高,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省残联指标任务。2020年康复服务率达到99.31%,辅具适配率100%;今年已完成康复服务6957人次

一、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康复服务新格局。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督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江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江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等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全市认定64家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评估机构和118家定点康复服务机构,35家社会组织承接96家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运营服务。加强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评估机构和定点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社区康园中心实行服务标准化以及机构星级管理,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为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传帮带教,推进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化发展。

二、整合资源,凝心聚爱,合力推动“以人为本”康复理念落地落实。

一是依托专业机构技术支撑,拓展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市政法委、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共同推动,建成市级精神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康怡社区康复服务中心),为全市精神患者社区康复提供示范和指导。全市共有4家由专科精神卫生机构或专业社工机构运营的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机构。

二是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残疾人社区康复托养服务品牌。建成96个社区康园中心,全市73个镇(街)服务全覆盖,为1900多名成年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功能训练、职康训练以及辅助性就业等综合性服务;在全省率先出台《残疾人社区日间托养服务标准》和《残疾人社区日间托养服务经费管理办法》,全面实行服务标准化管理和社会化运营模式。

三是密切与卫健部门合作,织密残疾儿童早期筛查网。依托现有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网络,探索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工作机制,2021年将早期筛查试点工作延伸至江海区。

四是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推动精准康复服务贴身贴心。年全市有57716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其中24591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家庭医生

三、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逐步形成“融合协调”康复服务江门特色。

一是上下联动,特殊儿童康复服务协同发展。江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大胆探索,把智障儿童康复教育教学工作下放至蓬江区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开展协作教学,设立市级示范教育基地,提升基层机构康复教育水平。

二是主动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初见成效。累计培养44名应用心理教练,市残联心理辅导室今年以来累计为37名残疾人及有需要的妇女儿童开展心理援助服务;组织指导各级残联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援助、情绪疏导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等服务约250场次(请核准)

三是先行先试,“康就一体”康复模式有效培育。引入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对接爱心企业在3家康园中心设立爱心助残车间,政、社、企多方联动助力残疾人康复就业。

四是兼顾身心,残疾人精气神得到提振。搭建公益读书会、爱咏恒合唱团、朗诵班、助残健身示范点、残健共融体育赛事等平台,设立党建引领和人道主义宣传阵地,创作助残奋进歌曲,着力提振残疾人精气神。

 

上一篇:干货满满!市残联举办残疾人日间托养服务事务工作坊
下一篇:【学党史 悟思想】江门市残联党支部激活党史学习教育“神经末梢”
[返回]     [打印]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粤ICP备19050664号-1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龙湾东路40号  
电话:0750-3952768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