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企业,接受培训,和企业的员工互动……10月29日,10名肢残人士被请进江门诺华电子有限公司,参与“梦想起航 企业体验营”活动。他们同时也向社会发出呐喊:他们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希望在开放、包容、无障碍的环境中与健全人一起工作,获得同等的收入和保障条件。
现场10名肢残人士参观用人单位
当日上午9时许,10名肢残人士陆续来到诺华公司,其中一对夫妻结伴而来,妻子叫邓味贞,家住江海区礼乐街道,今年34岁,因脊椎问题被定为四级残疾,她曾在恒健药业有限公司工作过6年;她的老公姓李,今年35岁,因手部问题被定为二级残疾,曾在礼东一间企业做保安。
活动中,10名肢残人士在诺华常务副总经理傅征杰、管理部副主任李根等人的带领下,先后走访了包装、检测等车间。其间,邓味贞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我很想留下来,感觉有些工作比较适合我,可以坐在那里不用走动。”她的老公则经常俯身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还不时用并不方便的手拿起线路板细看,并试着抬起了25片线路板,引得众人点赞。
参观之后,他们还接受了专家的职业培训,并与企业员工进行了互动,感觉收获很大。
意义--为残障人士与用人单位搭建桥梁
据活动组织方——天健社工机构总干事李梅燕介绍,前来参观的肢残人士平均年龄为37岁,虽然大多具有工作经验,但现在都处于待业状态,有些尝试多多次仍找工无望,为了给他们搭建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桥梁,也为了促进社会人士对残障人士的了解,他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我当年去恒建上班,也是等了半年以后,才等到他们的电话。”邓味贞坦言,残障人士的就业之路比健全人士崎岖。
如她所说,记者留意到,当下,残障人士就业依然面临着一定困难,主要有几个因素:残障人士的素质和充分就业的需求、期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相适应;“招工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并存;农村贫困残障人士数量多,扶持难度大;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培训服务的手段和力量有待加强。
“主要是残障人士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了解。”诺华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陈小玲举例说,他们遭遇了“用工荒”,希望招聘残障人士,麻园社区向他们推荐一些人选,并附上了他们的资料,但由于双方没能见面,所以不能拍板,而这一次的面对面接触,效果很好,“我们对其中的两三个比较有意向,之后会和他们详谈。”
江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池海才认为,天健社工机构和诺华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社工机构和企业借鉴。
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11月1日 A07【五邑天地】版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粤ICP备19050664号-1
![]()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龙湾东路40号 电话:0750-3952768 E-MAI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