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频道>媒体关注
让爱在我们手中传递

——江门市志愿助残工作回眸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五邑侨乡志愿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涌现了一批关心关爱、真诚帮扶残疾人的志愿服务团体和个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为社会、为他人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闪耀着互助互爱、共创和谐的人道主义光芒。为扩大志愿助残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团队和个人参与志愿助残服务,近日,市残联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义工联,面向社会开展“志愿助残之星”和“优秀助残项目”征集评选、宣传推广活动,以推动五邑侨乡进一步形成扶残助残、和谐进步的良好风尚。经过推荐、初审、微信投票以及专家评审组终审等环节,产生了司徒端等10名江门市“志愿助残之星”和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等10个“优秀助残项目”,以及各5名(个)提名奖。

图为“志愿在康园”项目成为我市志愿助残服务的品牌项目。 

市残联表示,近年来,全社会爱心人士不断汇集到助残志愿者队伍当中,我市的志愿助残工作越来越融入志愿服务大局,志愿助残服务更加专业,更加贴近残疾人的需求。

需求是风向标,制度是保障

在蓬江区荷塘镇,24岁的李颖康是肢体二级残疾人。2010年的一个晚上,他睡觉时突发颈椎出血并压迫脊柱造成瘫痪,第二天就动不了了。

他曾经消沉过、彷徨过,后来市残联携手市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工作人员、志愿者,带着教科书,上门对他进行居家电子商务培训,并指导他开了网店,主要经营皮鞋,产品标价从几十元到二三百元的都有。

过去一提到助残,社会上普遍认为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给予、送温暖、施舍。然而,随着志愿助残观念的深入人心,大家开始思考,对志愿助残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志愿者们不再提自己能给残疾人什么,而是更多地在讨论残疾人需要什么。

残疾人的需求就是志愿助残服务的风向标,但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要科学地为残疾人服务才能把事情做好。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市残联购买了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将助残服务渗透到了残疾人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去。

据统计,全市已建立注册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大队、中队共40支,注册助残义工2724人,主要提供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等多样化服务。

此外,近几年,我市各企事业单位都大规模开展了志愿助残培训,残联、民政、公安、银行、保险公司、市义工联、各社工机构等,都请有关专家去讲残疾人工作,讲如何为残疾人服务,并且把助残当作一门专门的课程来讲。

好的制度是做好服务的保障,市残联着力推动全市建立健全地市、县级、镇(街)三级志愿助残组织网络,成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助残服务联络站。并依托市义工联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志愿助残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全市助残志愿者实名制登记、实名制报送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教育培训、服务对接、服务记录、组织管理、评价激励、权益保障等制度,提升了志愿助残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助残志愿者只有把自己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人人都能成为助残志愿者

年过七旬的香港伍威权慈善基金主席助理叶福源,虽然身患重疾,依然奔走于江港两地,致力于协助基金会帮助弱势社群,为蓬江区发展残疾人事业牵针引线,支持建设伍威权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伍威权庇护工场、残疾人产品展销店和AW delights社会企业等残疾人康复及辅助性就业项目。在其倾力相助下,伍威权残疾儿童复康教育中心累计收治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脑瘫等残疾儿童320多名,取得良好效果。伍威权庇护工场以“多一人就业,多一家幸福”为理念,为残疾人提供庇护性就业、技能训练等多元化服务,成为我市残疾人康园服务品牌机构,而残疾人产品展销店和AW delights社会企业更成为了全市创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项目,帮助了90多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掌握谋生技能,叶福源不但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针对残疾人的特点,专门设计了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帮助残疾人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快乐的同时,他自己也是快乐的。他曾经欣慰地说,当志愿者让他年轻了。如今,他决心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继续做一个热心帮助残疾人的阳光志愿者。

马丽是蓬江区荣盛实业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蓬江区聋人协会秘书长。她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考取了高级手语翻译员职业资格证书,经常协助公安、司法、医院等机构的手语翻译工作,帮助处理残疾人重大疾病类医疗事件6件,协助相关部门调查案件25件,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聋人开展了“巧手匠心,果型果秀”水果拼盘大赛等活动,创编、指导哑剧《模仿》、《公交车上》,舞蹈《葵林摇曳送清风》,鼓乐《水鼓神韵》等特殊艺术作品,并屡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参与生活的自信心。

她说,只要愿意,只要用心,人人都能成为助残志愿者。

在助人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杨燕萍是一名残疾儿童家长。她是一名热心肠的人,曾经因为女儿听力残疾而一蹶不振,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她女儿顺利植入国家项目资助的人工耳蜗并经过语训,已能正常与人交流。她感恩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帮助,不遗余力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家庭,主动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耐心开导这些家长,鼓励他们坚定孩子能康复的信念,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杨燕萍家对面,有位有听力障碍的大姐,卖菜时由于听力差经常被人抢生意,甚至被欺负,为解决其困难,杨燕萍主动并全程协助这位大姐到市残联申请了助听器,使她过上了正常生活;她得知同村的脑瘫女孩雯雯遭到家人的嫌弃后,她和女儿经常带着食品去看望雯雯,跟她做朋友,开导雯雯的家人,促使其家人接受现实,改变对雯雯的态度。

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她说她很开心,因为她在助人的过程中一直享受着奉献的快乐。

或许有人会奇怪,残疾人、耄耋老人、残疾人家属,这些人受助还差不多,怎能去助人?其实这种想法错了,正因为他们弱势,才更能理解受助对于残疾人是多么重要。虽然没有统计过到底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在从事志愿助残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承担起志愿助残这份社会责任,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渡过难关。

有句话说得好:大爱就是由大家互相帮助而一点点汇集成的无尽温暖和感动!

图为叶福源(左二)亲力亲为,指导伍威权庇护工场发展 

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8月15日  A03[专题]

上一篇:我市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亮点纷呈
下一篇:江门无障碍设施建设如何?
[返回]     [打印]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粤ICP备19050664号-1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龙湾东路40号  
电话:0750-3952768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