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残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立足主责主业,以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主线,聚力提升质量、增强技能、搭建平台、突出重点、减轻负担等,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着力提升质量 增强服务效能
市残联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并重,采用基层座谈会、问卷调查、深入企业面谈等方式,广泛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全面搜集服务对象反馈意见与建议,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一是补贴申领线上化。全面开通“江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网上申领办理系统,为广大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目前累计办理完成1566次补贴申领审核工作。
二是招聘服务个性化。发挥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及时发布招聘残疾人岗位信息,采取电子邮件、微信视频等宣传渠道,主动为有工作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简历投递、网络面试等服务项目,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今年全市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751人,完成上级年度任务的156.67%。
图为残疾人网络专场招聘会
二、着力增强技能 培训赋能稳就业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市残联全面启动网络直播课堂,为残疾人学员建立“线上学”和“线下用”的双向交流渠道。
一是丰富培训内容。通过系统调研、研判与筛选,专项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成功举办江门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项目),培养36名残疾人职业能手。
图为江门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项目)
二是扩大培训规模。先后有序开办保健按摩、人工智能、家政服务等多个班次,累计为932名残疾人赋能培训,完成上级年度任务的152.29%,培育建成17个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图为残疾人网络直播培训
图为盲人按摩培训
图为残疾人家政培训
三是完善技能评估。结合残疾人求职需求和自身特点,运用科学方法,免费为288名提供职业能力测评服务,专项为49人开展就业指导规划。
三、着力搭建平台 创新创业见成效
市残联成功举办第三届江门市“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公益赛,累计挖掘55个优势助残项目,覆盖大健康、电子信息、乡村旅游、社会公益等众多领域,有效激发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热潮。
择优选送49个参赛项目参加2021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公益赛,在全省决赛赛中,获得1金1银1铜历年最佳成绩,进一步彰显了我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成效。
图为参加2021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公益赛
四、着力突出重点 做实做细帮扶举措
针对重点群体,市残联按照“重点帮扶、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形成“一人一策”就业指导模式。
一是做实残疾毕业生帮扶工作。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深入开展残疾人毕业生“一对一”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自身的求职意愿,精准向用人单位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成功推动江门市户籍30名残疾人毕业生稳定就业。
图为残疾人毕业生“一对一”实践活动
二是做细失业残疾人服务工作。依托各级残联组织力量,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失业残疾人就业需求,精准设计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专项开展“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帮扶活动,有序对接用人单位适残岗位。
三是积极探索“残联推动、社会承办、企业融入、残疾人参与”辅助性就业新模式。为破解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难题,依托康园中心,引入爱心企业,在蓬江区设立市、区两级“爱心助残车间”示范点3个,帮助153名残疾人圆了多年的就业梦,并享受与企业普通员工同等的福利待遇。
图为“爱心助残车间”示范点
五、着力减轻负担 拓展岗位促就业
一是扩大用工补贴范围。修订《江门市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行社会保险费资助办法》,推动落实《江门市关于促进视力残疾人就业创业办法》,持续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培育良好就业环境。
二是打通惠企服务交流线。通过企业岗位开发、走访调查、跟踪服务等工作,专项开展就业指导、岗位设计等培训课程,加深用人单位对残疾人人力资源优势了解,助力人岗精准匹配,有效解决职位供需矛盾。
图为惠企服务交流线
三是拓展多元适残岗位。结合侨乡实际,积极发挥优势资源,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培训基地+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推动全市用人单位吸纳162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分散安置6467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解决450多名精神、智力以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困难,扶持129户残疾人及家庭发展生产和自主创业。
图为残疾人集中就业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粤ICP备19050664号-1
![]()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龙湾东路40号 电话:0750-3952768 E-MAIL: ![]() |
![]() |